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
一论“深学笃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深化对新常态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怎么看才能做到适应更加主动,引领更加有为。
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从时间上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历史时期推演前行的结果。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所面临新挑战的体现。从空间和时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就要认识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这种过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认识到新常态是历史的过程、必然的阶段,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就要克服种种错误倾向,准确把握内涵要求。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客观状态,一种内在必然性,不能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更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能成为不干事、不作为的借口和理由。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的、更高质量的GDP,瞄准以质为帅、量质兼取,主动作为,在勇于担当中奋力迈向中高端。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进入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必然性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但也有人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功,流于口号化;还有的很不适应,未能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逆向而行。主动争做第一种状态,既不能坐着等、站着看,空喊口号,更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自觉在“十个更加注重”上下功夫,尽快把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变成湖北发展的常态。
理论上的清醒自觉,是行动上坚定有力的前提。新常态之“常”,不是平常之“常”,而是客观规律之“常”。把握新常态的必然性,我们就能认识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别无选择的路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可回避的攻坚;把握新常态的决定性,我们就能认识到惟有凝聚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勇气和信心,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决战决胜;把握新常态的过程性,我们就能认识到,惟有咬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实现“量”与“质”的统一,才能在全新的起跑线上跨越赶超,乘势而上。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尽管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是“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把握这些大势,我们就能以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更富创造性地推动发展,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使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大发展理念是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
二论“深学笃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对新的发展理念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入,我们落实的行动就会更坚决、更迅速。“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五大发展理念不是纯粹的理论推演,它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们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经济发展在“量”上成了大块头,但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却是“阿喀琉斯之踵”;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积弊已久,不注重整体效能“木桶短板”效应就会愈加显现;资源约束已经日益趋紧,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人民心头之患,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刻不容缓;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提升,深度、广度不拓展,就无法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好“蛋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解决好公平正义的问题,才能避免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现实一再警醒我们,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是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发展理念不更新,发展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形势不等人,问题不等人,机遇也不等人,早一步补齐发展的短板,早一步破解发展的难题,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要求我们有自觉践行、落地生根的紧迫感。经济下行的压力大了,如果拘泥于“速度情结”,就容易对粗放的发展方式恋恋不舍,忍不住“穿着新鞋走老路”;转型出现了阵痛,如果顶不住压力,陷入了“换挡焦虑”,就会不自觉地放宽“绿色决定生死”的底线。向前走,不回头,彻底摆脱路径依赖,让新的发展理念深入骨髓,是发展打开新境界、迈上新台阶的唯一出路。
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要求我们有直面问题、除旧布新的责任担当。没有一帆风顺的转型,也没有不痛不痒的蝶变。无论是以创新驱动发展,还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需要一往无前的壮士断腕、勇于舍弃。冲着问题去,问题才不会“积重难返”;走出“舒适地带”,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结构性改革,是顺势应时、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三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今天,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别无他途。
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看准“华山一条路”,我们就会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激发破立结合、革故鼎新的改革创新;把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作为刚性的要求,我们就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笃定实干,让发展的航船“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关键在“改革侧”
三论“深学笃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位、依据、目标与施策重点。领会好、领会透这一精神,把“靶心”对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新需求带动新增长,关键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改革来自问题的倒逼。观察问题,看到病症很重要,找准病根更重要。目前,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有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已在供给侧。经济增速放缓,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实则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才是深层症结。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一方面国内生产的粗钢卖出“白菜价”,另一方面小小的圆珠笔笔芯却需要进口;一方面大量中低端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却是 “海淘”热度不减,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上。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我们就要认识到,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现实已经表明,传统的刺激政策会造成大量过剩产能,单方面的物质投入也不能实现中高端供给,关键要靠用非物质的投入解决物质产品的升级优化。所谓非物质投入,就是改革,就是以观念理念、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国际经验看,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了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飞跃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运用好改革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才能加快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正因为如此,“改革政策要实”成为中央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改革政策要实,“实”在不图虚名、精准发力;改革政策要实,“实”在壮士断腕、一往无前;改革政策要实,“实”在方向明确、辩证施策;改革政策要实,“实”在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比如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就要勇于舍弃、经得起阵痛,讲大局、算大账,化大震为小震,早淘汰早主动;“降成本”要见实效,就要从市场主体的真实需求出发减少行政审批,减轻税费负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改革“获得感”;“去杠杆”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就既要防止过度依赖金融和资本杠杆而忽视市场调节作用,又要灵活用好资本和金融杠杆,防止“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咬定“改革侧”这个结构调整的关键,不失时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既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促进派,又做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实干家,我们就一定能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竞进 革新 务实 担当
四论“深学笃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十三五”开局起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行动的状态决定发展的空间,发展的语境支撑跨越的步调。
前行之路从无坦途。我们靠什么破解引领新常态、落实新理念、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道难题?又靠什么完成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赢得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让“竞进、革新、务实、担当”成为湖北发展的语境,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最大公约数”。
用竞进的姿态把握发展的新时期。回首来时路,没有热气腾腾、争先进位的发展气场,哪有弯道超越的硕果累累?没有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发展豪情,哪有支点建设的大合唱?“十三五”时期,“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宏大目标,每一个都是艰难繁重的使命。“醒得早、起得晚”,不行;能力不足“不会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也不行。发展越是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难度就越大,把“跳起来摘桃子”的气场升腾得更热一些,把竞进有为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才能乘势而上,实现发展的新跃升。
用改革创新的力度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改革,作为一种精神气质,是贯穿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基调,也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底色。如果说“五大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指挥棒,那么改革就是将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的动力和手段。“来凤之狠”为什么让人印象深刻?就是敢于向简政放权中的“不愿放”坚决开刀;“科技十条”为什么机制一变天地宽?就是瞄准关键环节直击要害。涉及新常态的改革、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硬任务,无不需要这样坚毅果敢的精神、狠抓落实的力度,在改革中破除体制积弊,激发创新活力。
用务实的行动抓好落实。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务实体现在以“十个更加注重”告别旧路径、实现新转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务实体现在找准与湖北实际的结合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务实体现在顶得住压力,经得起阵痛,毫不犹疑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坚持认识与行动同步,把一项又一项部署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上,才能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用勇于担当的精神攻坚克难。“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中流击水,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更难测的风浪暗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如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就会暮气丛生、积弊日深。面对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既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前难度而担当,也要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一当代大课题而担当;既要为子孙后代、长远可持续发展而担当,也要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使命而担当。
开局之年,攻坚之时,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涌动。让“竞进、革新、务实、担当”的湖北发展语境更加鲜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坐言起行,以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善做善成,我们就一定能为湖北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抢抓弯道超越的历史新机遇
五论“深学笃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能不能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回望“十二五”,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和全国增速放缓的严峻外部形势,湖北响亮地提出“弯道超越”的口号,以竞字当头的发展定力,以奋勇争先的发展气场,于挑战中逆势进位,于困难中奋楫争先,取得了经济总量五年前进三位、重回历史最好位次的不凡成就,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大跨越和发展质效的大提升。时间推进到今天,把握、引领新常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再一次为我们打开了“弯道超越”的历史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审时度势,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清晰标示出了湖北未来五年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踏准时代节拍,准确辨识机遇,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再争先、再进位、再跨越。
察势者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新”在传统的低要素成本优势一去不返,“新”在发展动能的全新转换。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任务、新的发展课题,意味着各地区都站在同一条全新的起跑线上,在全新的跑道上展开竞争。适应得快,把握得好,过去落后的有可能赶上来;适应得慢,把握得不好,过去先进的有可能掉下来。机遇从来不会给因循守旧的人带来奇迹,也从来不会给盲目自得的人带来新气象,唯有在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抢占先机,在新一轮重新洗牌中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才能挺立潮头,走到前列。
驭势者赢。机遇不仅是“时机”,更要能“遇合”。为什么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发展走不通了,缺煤少油乏气的湖北,发展的速度、效益、质量都比较好?为什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湖北还能逆势进位,其势如虹?没有科技、人才、观念等比较优势的深度挖掘,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层次战略机遇在累积,宏观层面全局使命在叠加,无论是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机遇,还是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湖北发展的动力,无不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湖北的交通区位和内陆开放高地优势,科教、人才资源丰厚的要素优势,生态大省优势和观念理念优势,荆楚儿女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文化优势。
机遇和挑战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战略机遇期往往也是矛盾凸显期。我省科教资源位列全国前三甲,但第一资源还没有真正成为第一动力;“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但仍有一些地市特别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实施,发展“绿化度”切实提升,但绿色资源保护任务繁重,离绿色富省、绿色惠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湖北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实现了大突破,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仍有待提高;我们要完成590万人脱贫任务,平均每年要减贫118万人,脱贫任务更加繁重艰巨。种种挑战和矛盾,都在催促我们拿出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勇气,都在倒逼我们加快步伐转换动力、加大力度转型升级,顶住压力、冲破阻力,以变革推开机遇的大门。“时与势都在我们这边”,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的“时间表”迈进,循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路线图”前行,只要我们认清大局与大势,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我们就一定能不负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的垂青,以弯道超越的强劲足音书写属于湖北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公司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十字街 邮编:441021 鄂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