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

发布时间:2016-07-25作者:鼓楼商场

      文明城市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环境质量,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近年来,襄阳市始终坚持把“加强领导、舆论宣传、群众参与、务求实效”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工作成绩,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有效提升了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一、始终把加强领导、构建长效机制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过程。一是健全工作机构,组织保障到位。专门成立由襄阳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为总指挥长和常务指挥长,另外11名市委常委任副指挥长,8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抽调多名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充实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成立相应创建机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成效提升到位。建立市级领导督查机制,定期召开督办会议,通报创建成效,公布问题清单,对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限期整改,促进“创建”成常态。市创建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和暗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调处。年初制定文明创建的目标任务和各项制度措施,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强化考核机制,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二、始终把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过程。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在襄阳电视台、襄阳广播电台开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栏,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情况全面宣传报道。《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汉江网、襄阳文明网、文明襄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对创建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形成舆论强势。二是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创作播放文明城市创建电视、广播公益广告,编制创建标语16余条,利用各机关、医院、商(饭)店等场所的LED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滚动播出;在高速路口、城区出入口、工地建筑围挡和城区重点路段制作设立大型宣传广告牌;在车站码头、公交站台、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发布公益广告;在街心广场、绿地公园、各级文明单位设立“德耀中华·襄阳好人榜”和“遵德守礼”提示牌。三是加强活动宣传和信息宣传。组织开展“我为文明代言---襄阳志愿者在行动”“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万人签名、“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清洁城市,美化家园”等创建活动,寓宣传引导于活动之中,增强宣传效果。同时,市文明办不断加强信息反馈收集工作,编发《襄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简报,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促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始终把群众参与、提升市民素质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过程。一是实施细胞创建工程。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明创建主题活动,积极深化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及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诚信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创建氛围,增强文明创建意识。先后有保康县获得“全国文明县城”,老河口仙人渡镇和枣阳市吴店镇获得“全国文明镇”,尧治河村、堰河村等7个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市工商局等12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二是实施志愿服务工程。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邻里守望”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奉献、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以“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先后涌现出襄阳义工、襄阳高新义工等15个民间志愿服务品牌。三是实施道德提升工程。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做文明有礼的襄阳人”“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学榜样、讲文明、促和谐”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四是实施典型培树工程。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襄阳好人”“襄阳楷模”“感动襄阳人物”“襄阳百杰”“美德少年”评选为载体,积极挖掘、培树、宣传各行各业先进典型。近年来,有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84人被评为感动襄阳道德模范或感动襄阳人物。尊重模范、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日益形成。 

       四、始终把务求实效、加强城市管理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过程。坚持科学规划,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味不断提升。一是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启动“九水润城”工程,打造了“紫薇大道”等特色园林景观道路6条,新建、改造绿道150公里,建成了生态园林小区32个,新建改造公园绿地4处、游园6处,配套建设45条道路绿化,新增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48%,极大提升了城市生态文化内涵和品质。二是实施示范带动。完成了510个“三无小区”标准化改造,使6万户家庭、近20万余人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成果; 打造了10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51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31家早餐工程示范店及小餐饮样板店、6家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三是推进城区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属地管理,推行“社区倒逼工作法”,利用社区所在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从创新物业管理入手,推动居民小区、院落楼栋的规范化治理。深化交通秩序、食品安全、市容市貌等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文体广场和各社区文体设施日趋完善,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司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十字街 邮编:441021 鄂ICP备05000447号